搜索
主菜单

首页 > 汉字词典

kūnqiāng

昆腔


拼音kūn qiāng
注音ㄎㄨㄣ ㄑ一ㄤ
繁体崑腔
  • 怎么读
  • 词语解释

    昆腔[ kūn qiāng ]

    ⒈  地方戏曲声腔之一。参见:昆腔。

    引证解释

    ⒈  亦称“崑山腔”。传统戏曲剧种名。原为 元 末 明 初 昆山 一带流行的民间戏曲腔调, 明 嘉靖 间经 昆山 人 魏良辅 的革新,变 弋阳 海盐 故调及民间曲调为昆腔,初只行于 吴 中,后渐流传各地,盛行于 明 末 清 初。以演唱传统剧本为主,兼用笛、笙、箫、琵琶伴奏,舞蹈优美,曲调细腻婉转,又有“水磨腔”之称。地方戏曲声腔之一。 元 代产生于 江苏 昆山,故称。 明 人 魏良辅 等又吸取南曲、北曲、弋阳腔之特点,加以改革,遂渐臻于完善,成为 明 清 两代主要戏曲声腔。又称昆曲、昆山腔。

    明 徐渭 《南词叙录》:“今唱家称弋阳腔,则出於 江西,两 京、湖南、闽、广 用之;称餘姚腔者,出於 会稽,常、润、池、太、扬、徐 用之;称海盐腔者, 嘉、湖、温、台 用之。惟崑山腔止行於 吴 中,流丽悠远,出乎三腔之上,听之最足荡人。”
    《花月痕》第六回:“好一会, 曼云 等以次唱完, 小岑 笑道:‘如今该是 秋痕 崑腔一开生面了。’”
    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“他又把那南方的什么崑腔、小曲,种种的腔调,他都拿来装在这大鼓书的调儿里面。”

    国语辞典

    昆腔[ kūn qiāng ]

    ⒈  流行于我国江浙一带的剧种。始于元代,最初是江苏昆山一带民间所流行的清唱腔调,故称为「昆山腔」。明嘉靖年间,魏良辅以昆山腔为基础,综合我国各地方腔调,揉合南北曲,以笛、管、笙、琵琶、锣鼓等为乐器,旋律婉转细致,擅长抒情,有「水磨调」之称,为集南北曲大成的时曲,是明代到清中叶以前我国主要的戏曲腔调。由于所唱的是曲牌,故称为「昆曲」;因以江南苏州昆山一带的语言演出,故也称为「昆剧」。

    上一篇:昆丘

    下一篇:昆仍

    词语首拼

    Copyright © 2010 - 2025 字词句库 | 黔ICP备15016750号-2 | 免责声明

   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及搜索引擎,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

    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,与本站立场无关,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告知将做删除处理!

    统计代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