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méng qī
注音ㄇㄥˊ ㄑ一
词语解释
蒙倛[ méng qī ]
⒈ 亦作“蒙箕”。
⒉ 古时腊月驱逐疫鬼或出丧时所用之神像。脸方而丑,发多而乱,形凶恶。
引证解释
⒈ 亦作“蒙箕”。古时腊月驱逐疫鬼或出丧时所用之神像。脸方而丑,发多而乱,形凶恶。
引《荀子·非相》:“仲尼 之状,面如蒙倛。”
杨倞 注:“倛,方相也。其首蒙茸然,故曰蒙倛…… 韩侍郎 云:‘四目为方相,两目为倛。’”
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博喻》:“咎繇 面如蒙箕。”
唐 韩愈 《杂说》之三:“其貌有若蒙倛者。”
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123@邮箱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