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xū kuáng
注音ㄒㄨ ㄎㄨㄤˊ
繁体虛誑
词语解释
虚诳[ xū kuáng ]
⒈ 欺蒙,欺骗。
引证解释
⒈ 欺蒙,欺骗。
引《敦煌变文集·降魔变文》:“有德不假身高,无智徒劳百岁。构之虚誑,不如验之取实。”
宋 范仲淹 《奏辩陈留移桥》:“又根究得元《乞移桥状》内所説损却人命及陷没财物,并是虚誑。”
元 无名氏 《小张屠》戏文第一折:“母亲行时时亲拜覆,勤勤的廝问当,便有志诚心无半点儿虚誑。”
清 刘献廷 《广阳杂记》卷三:“此事经 华阴、朝邑 二县勘核,决非虚誑,然非思议所及之境矣。”
国语辞典
虚诳[ xū kuáng ]
⒈ 虚假欺骗。
引《三国演义·第三六回》:「徐母厉声曰:『汝何虚诳之甚也!』」
《老残游记二编·第五回》:「叫了少爷去问,原来都是虚诳,没有的事。」
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123@邮箱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