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不识泰山[ bù shí tài shān ]
⒈ 比喻没有见识,不知礼敬大人物。多用于“有眼”之后。
引证解释
⒈ 比喻没有见识,不知礼敬大人物。多用于“有眼”之后。
引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太公起身劝了一杯酒,説道:‘师父如此高强,必是个教头,小儿有眼不识泰山。’”
《古今小说·金玉奴棒打薄情郎》:“汉朝 一个名臣,当初未遇时节,其妻‘有眼不识泰山’,弃之而去,到后来,悔之无及。”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十回:“我在家时,只知道他会做诗词小品,却原来有这等大学问,真是‘有眼不识泰山’了。”
国语辞典
不识泰山[ bù shì tài shān ]
⒈ 比喻不知礼敬或认不出地位高、本领大的人。
引《水浒传·第二三回》:「小人有眼不识泰山,一时冒凟兄长,望乞恕罪。」
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123@邮箱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