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yì wū
注音一ˋ ㄨ
词语解释
邑屋[ yì wū ]
⒈ 古代行政区域单位。
⒉ 引申指乡里。
⒊ 邑里的房舍;村舍。
⒋ 陵邑的房舍。指祠堂。
⒌ 引申为国家神器,政权。
引证解释
⒈ 古代行政区域单位。
引《庄子·胠篋》:“闔四竟之内,所以立宗庙社稷,治邑屋州閭乡曲者,曷尝不法圣人哉!”
成玄英 疏:“《司马法》:六尺为步,步百为亩,亩百为夫,夫三为屋,屋三为井,井四为邑。”
⒉ 引申指乡里。
引《隶释·汉广汉属国侯李翊碑》:“赫赫惟忠,属国 李侯,发迹邑屋,声冠方嵎。”
⒊ 邑里的房舍;村舍。
引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愿得赐归,安行而返臣之邑屋。”
《汉书·游侠传·郭解》:“居邑屋不见敬,是吾德不脩也,彼何辠!”
颜师古 注:“邑屋,犹今人言村舍、巷舍也。”
晋 陶潜 《还旧居》诗:“阡陌不移旧,邑屋或时非。”
《宋史·天文志一》:“其间又有邑屋山林之蔽。”
⒋ 陵邑的房舍。指祠堂。
引《旧唐书·李吉甫传》:“臣以祠堂之设,礼典无文……昔 汉 章帝 时,欲为 光武 原陵、明帝 显节陵 各起邑屋, 东平王 苍 上疏言其不可。”
⒌ 引申为国家神器,政权。
引宋 王安石 《九鼎》诗:“始皇 区区求不得,坐令神姦窥邑屋。”
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123@邮箱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