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解释
伥伥[ chāng chāng ]
⒈ 无所适从貌。
引证解释
⒈ 无所适从貌。
引《礼记·仲尼燕居》:“治国而无礼,譬犹瞽之无相与,倀倀乎其何之。”
《荀子·修身》:“人无法则倀倀然。”
杨倞 注:“倀倀,无所适貌,言不知所措履。”
唐 柳宗元 《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》:“退乃倀倀於下列,呫呫於末位,偃仰骄矜,道人短长,不亦冒先圣之诛乎?”
明 方孝孺 《黄晏仲晦字说》:“当 元 至正 中,四方兵起,天下大乱,民倀倀在干戈之间,奔走伏匿,无一朝寧。”
国语辞典
伥伥[ chāng chāng ]
⒈ 无所适从的样子。
引《礼记·仲尼燕居》:「治国而无礼,譬犹瞽之无相与,伥伥乎其何之?」
《荀子·修身》:「人无法则伥伥然。」
唐·杨倞·注:「伥伥,无所适貌,言不知所措履。」
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123@邮箱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