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bì sè
注音ㄅ一ˋ ㄙㄜˋ
词语解释
避色[ bì sè ]
⒈ 谓避开**。
⒉ 谓君礼貌衰减,有厌己之状,即去之。语出《论语·宪问》:“贤者辟世,其次辟地,其次辟色,其次辟言。”
引证解释
⒈ 谓避开**。
引汉 司马相如 《美人赋》:“古之避色, 孔 墨 之徒闻 齐 馈女而遐逝,望 朝歌 而迴车。”
⒉ 谓君礼貌衰减,有厌己之状,即去之。
引语出《论语·宪问》:“贤者辟世,其次辟地,其次辟色,其次辟言。”
宋 王向 《公默先生传》:“君子贵行道信於世,不信贵容,不容贵去,古之避地、避色、避言是也。”
元 王子一 《误入桃源》第一折:“贤者避世,其次避地,其次避色,其次避言。”
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123@邮箱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