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bàng chuāng
注音ㄅㄤˋ ㄔㄨㄤ
繁体棒瘡
词语解释
棒疮[ bàng chuāng ]
⒈ 被棍棒打后皮肤或黏膜发生溃烂的疾病。
引证解释
⒈ 受棒刑或被棒击后引起的疮伤。
引《京本通俗小说·菩萨蛮》:“长老令人山后搭一草舍,教 可常 将息棒疮好了,着他自回乡去。”
《水浒传》第八回:“林冲 初吃棒时,倒也无事,次后三两日间,天道盛热,棒疮却发。”
《红楼梦》第三四回:“姐姐也自己保重些儿,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,也医不好棒疮。”
国语辞典
棒疮[ bàng chuāng ]
⒈ 被棒击打后所引起的破伤溃烂。元·孟汉卿也作「杖疮」。
引《魔合罗·第三折》:「我则见湿浸浸血污了旧衣裳,多应是碜可可的身耽著新棒疮。」
《京本通俗小说·菩萨蛮》:「长老令人山后搭一草舍,教可常将息棒疮好了,著他自回乡去。」
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123@邮箱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