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词句库
  • 字词句库
    搜索
    主菜单
    诗词名句
    首页»诗词名句

    八月秋高风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。

    出自唐代 :杜甫的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    拼 译 繁 原

    八月秋高风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。茅飞渡江洒江郊,高者挂罥长林梢,下者飘转沉塘坳。

   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,忍能对面为盗贼,公然抱茅入竹去。唇焦口燥呼不得,归来倚杖自叹息。

    俄顷风定云墨色,秋天漠漠向昏黑。布衾多年冷似铁,娇儿恶卧踏里裂。床头屋漏无干处,雨脚如麻未断绝。自经丧乱少睡眠,长夜沾湿何由彻?

    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,风雨不动安如山。呜呼!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,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!(死亦足一作:死意足)

    八月秋高風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。茅飛渡江灑江郊,高者挂罥長林梢,下者飄轉沉塘坳。

   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,忍能對面為盜賊,公然抱茅入竹去。唇焦口燥呼不得,歸來倚杖自歎息。

    俄頃風定雲墨色,秋天漠漠向昏黑。布衾多年冷似鐵,嬌兒惡卧踏裡裂。床頭屋漏無幹處,雨腳如麻未斷絕。自經喪亂少睡眠,長夜沾濕何由徹?

    安得廣廈千萬間,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,風雨不動安如山。嗚呼!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,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!(死亦足一作:死意足)

    八月秋高风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。。唐代。杜甫。 八月秋高风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。茅飞渡江洒江郊,高者挂罥长林梢,下者飘转沉塘坳。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,忍能对面为盗贼,公然抱茅入竹去。唇焦口燥呼不得,归来倚杖自叹息。俄顷风定云墨色,秋天漠漠向昏黑。布衾多年冷似铁,娇儿恶卧踏里裂。床头屋漏无干处,雨脚如麻未断绝。自经丧乱少睡眠,长夜沾湿何由彻?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,风雨不动安如山。呜呼!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,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!(死亦足一作:死意足)

    赞(0)

    上一篇:灯火万家城四畔,星河一道水中央。

    下一篇:一帘鸠外雨,几处闲田,隔水动春锄。

    译文及注释

    译文

    八月里秋深,狂风怒号,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。茅草乱飞,渡过浣花溪,散落在对岸江边。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,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。

   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,竟忍心这样当面做“贼”抢东西,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。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,回来后拄着拐杖,独自叹息。

    一会儿风停了,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,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。布被盖了多年,又冷又硬,像铁板似的。孩子睡觉姿势不好,把被子蹬破了。一下雨屋顶漏水,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,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。自从安史之乱之后,我睡眠的时间很少,长夜漫漫,屋漏床湿,怎能挨到天亮。

   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,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,让他们开颜欢笑,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,安稳得像是山一样?唉!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,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,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!

    注释

    秋高:秋深。怒号(háo):大声吼叫。

    三重(chóng)茅:几层茅草。三,泛指多。

    挂罥(juàn):挂着,挂住。罥,挂。长(cháng):高。

    塘坳(ào):低洼积水的地方(即池塘)。塘,一作”堂“。坳,水边低地。

    忍能对面为盗贼:竟忍心这样当面做“贼”。忍能,忍心如此。对面,当面。为,做。

    入竹去:进入竹林。

    呼不得:喝止不住。

    俄顷(qǐng):不久,一会儿,顷刻之间。

    秋天漠漠向昏黑(古音念hè):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,渐渐黑了下来。

    布衾(qīn):布质的被子。衾,被子。

    恶卧:睡相不好。裂:使动用法,使……裂。

    屋漏:根据《辞源》释义,指房子西北角,古人在此开天窗,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。“床头屋漏”,泛指整个屋子。

    雨脚如麻:形容雨点不间断,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。雨脚,雨点。

    丧(sāng)乱:战乱,指安史之乱。

    沾湿:潮湿不干。何由彻:如何才能挨到天亮。彻,彻晓。

    安得:如何能得到。广厦(shà):宽敞的大屋。

    大庇(bì):全部遮盖、掩护起来。庇,遮盖,掩护。寒士:“士”原指士人,即文化人,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。俱:都。欢颜:喜笑颜开。

    呜呼:书面感叹词,表示叹息,相当于“唉”。

    突兀(wù):高耸的样子,这里用来形容广厦。见(xiàn):通“现”,出现。

    庐:茅屋。亦:一作“意”。足:值得。

    参考资料:

    1、彭定求 等 .全唐诗(上) .上海 :上海古籍出版社 ,1986 :523 .

    2、于海娣 等 .唐诗鉴赏大全集 .北京 :中国华侨出版社 ,2010 :181 .

    3、萧涤非 .杜甫诗选注 .北京 :人民文学出版社 ,1998 :173-175 .

    4、李静 等 .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.北京 :华文出版社 ,2009 :118-119 .

    展开阅读全文 ∨

    创作背景

     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(唐肃宗上元二年)八月。公元760年春天,杜甫求亲告友,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,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。不料到了公元761年(上元二年)八月,大风破屋,大雨又接踵而至。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,诗人感慨万千,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。

    参考资料:

    1、于海娣 等 .唐诗鉴赏大全集 .北京 :中国华侨出版社 ,2010 :181 .

    2、李静 等 .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.北京 :华文出版社 ,2009 :118-119 .

    杜甫

    杜甫

    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 ...

    杜甫。 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    赞(1)
    杜甫的诗文(1134篇)
    • 绝句
    • 冬至
    • 月
    • 春水
    • 绝句六首
    • 黄河二首

    相关推荐

    • 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。

      元稹的名句:出自《离思五首·其四》

    • 江上阴云锁梦魂,江边深夜舞刘琨。

      谭用之的名句:出自《秋宿湘江遇雨》

    • 渔舟逐水爱山春,两岸桃花夹古津。

      王维的名句:出自《桃源行》

    • 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

      佚名的名句:出自《击鼓》

    • 红颜未老恩先断,斜倚薰笼坐到明。

      白居易的名句:出自《后宫词》

    热门推荐

    • 古籍
    • 诗人
    • 诗词名句
    • 字典查字
    • 汉字词典
    • 成语大全
    • 二十四节气
    • 祝福语
    • 英语单词
    • 名字大全
    • 近反义词
    • 词语造句
    • 百家姓
    • 知识问答
    • 猜谜语
    推荐古诗文
    • 签判丈以新字韵作长句见赠次韵 宋代 :赵蕃
    • 恋情深·滴滴铜壶寒漏咽 唐代 :毛文锡
    • 和彦猷在华亭赋十题依韵·吴王猎场 宋代 :韩维
    • 南湖有鸥成群里闾间云数十年未尝见也实尘中 宋代 :张镃
    • 送李少宾赴举 唐代 :皎然
    • 寄士彦佥宪十绝 其一 清代 :刘鹗
    • 破贼凯歌八章 其二 宋代 :李正民
    • 句 宋代 :李复圭
    • 雪后 宋代 :曹勋
    • 逮赴信州舟行遇雨 明代 :郑岳
    • 传言玉女 清代 :奕绘
    • 为仪凤山作 元代 :朱德润

    Copyright © 2010 - 2025 字词句库 | 黔ICP备15016750号-2 | 免责声明

   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及搜索引擎,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

    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,与本站立场无关,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告知将做删除处理!

    统计代码

    热门推荐

    • 古籍
    • 诗人
    • 诗词名句
    • 字典查字
    • 汉字词典
    • 成语大全
    • 二十四节气
    • 祝福语
    • 英语单词
    • 名字大全
    • 近反义词
    • 词语造句
    • 百家姓
    • 知识问答
    • 猜谜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