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主菜单
首页»古诗诗文»蝶恋花·昨夜秋风来万里

蝶恋花·昨夜秋风来万里

昨夜秋风来万里。月上屏帏,冷透人衣袂。有客抱衾愁不寐。那堪玉漏长如岁。

羁舍留连归计未。梦断魂销,一枕相思泪。衣带渐宽无别意。新书报我添憔悴。

()

译文

昨夜的秋风好似来自万里之外的家乡。月亮攀上了寝息之所的帷帐,冷气透入人的衣袖。在异乡作客的我抱着被子愁得睡不着觉。更哪能忍受漏壶一滴滴的声音,越发觉得长夜漫漫。

寄居他乡回家的日子遥遥无期。梦里醒来凄绝伤神,一觉醒来满面都是相思的泪水。衣带渐渐宽松,不为别的什么。只为新到的书信,又平添了许多憔悴。

注释

屏帏:屏,屏风;帏,床帐。

衣袂:衣袖。

衾:被子。

玉漏:古代计时器。长如岁:度夜如年。

衣带渐宽:指人因忧愁而消瘦。

新书:新写的信。

参考资料:

1、(宋)苏轼著 吕观仁注.《东坡词注》:岳麓书社,2005年01月第1版:第110页

蝶恋花·昨夜秋风来万里创作背景

  此词《总案》与《编年录》失载,朱本、龙本未编年。考公凡秋中为客者七,惟元丰八年乙丑(1085)由常州赴登州,九月经楚州遇大风一次,最与此词相符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谭新红,萧兴国,王林森编著.《苏轼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》:崇文书局,2011-12:第229页

  此词写的是一个“愁”字。

  为何而愁?乍看是秋风冷月触动了离人的乡愁。秋风、明月是容易触发乡愁的,不过读完全词才知道几乎被词人瞒过,原来激发词客乡愁的,并非秋风明月,而是思妻之愁。

  其愁若何?答曰:”有客抱衾愁不寐“。“羁舍留连”、“梦断魂销”、“衣带渐宽”,都是写愁,但都不如“抱衾不寐”深刻形象。

  “有客抱衾愁不寐,那堪玉漏长如岁。”中“长如岁”三字又生动地表现出词人对与妻子相见的期盼,怨时间过得太慢。

“梦断魂销,一枕相思泪。”这里用“相思泪”来抒写思妻之情。

  “衣带渐宽无别意,新书报我添憔悴。”此句尤为抒写了羁旅思妻的感伤情怀,为相思而憔悴消瘦。“新书报我添憔悴”,妻子近日来信,说她因思“我”而一天比一天憔悴!说月能“冷透人衣袂”,说“玉漏长如岁”,是无理的,但却合情。另有龙注引简文帝诗,仅出“衣带宽”意,没有联系两句词的上下文意笺释。按此处词意当从柳永词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(《凤栖梧》)中脱化而出,况且,“衣带渐宽”、“憔悴”等字面也有关连。

  月冷、夜长,用今天美学术语来解释,是一种移情作用。文学大家其风格是多样化的。苏轼写豪放词,亦间写婉约词,此词风格即属于后者。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 ...

()
程滨

唏嘘堂上,举世谁无妄。惟有军持成宝相,矫若游龙荡漾。

长空夜影青青。平添雪后心情。莫道能医心病,终朝郁郁为名。

()

白日悲歌荔子丹,愚溪桥下水漫漫。柳公岩古长留姓,司马塘今尚纪官。

遗庙两州尸祝在,穹碑一片墨痕残。清时无复徵蛇乳,闾左恬熙赋役宽。

()

玉籍殊科四十秋,徊翔藩翰几淹留。五羊旧治功尤著,百越新恩志已酬。

健节亭亭心益壮,清吟一一思如流。壶浆满道争迎处,昼锦应先驻虎邱。

()

亲老复婴孩,吾生自可哀。

无田得归去,有俸是嗟来。

()

碧眼朦胧,风须猎猎。一朵仙花红衬颊,瑶池宴罢九霞浆。

人世已非唐日月,飙轮倚醉风泠泠。玉山恨不扶飞琼,城南老魅尔何物。

()

戴胜谁与尔为名,木中作窠墙上鸣。声声催我急种谷,
人家向田不归宿。紫冠采采褐羽斑,衔得蜻蜓飞过屋。
可怜白鹭满绿池,不如戴胜知天时。

()

热门推荐

Copyright © 2010 - 2025 字词句库 | 黔ICP备15016750号-2 | 免责声明

本站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及搜索引擎,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

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,与本站立场无关,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告知将做删除处理!

统计代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