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词句库
  • 字词句库
    搜索
    主菜单
    诗词名句
    首页»诗词名句

    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

    出自唐代 :韩愈的《杂说四·马说》
    拼 译 繁 原

      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故虽有名马,祇辱于奴隶人之手,骈死于槽枥之间,不以千里称也。(祇辱一作:只辱)

      马之千里者,一食或尽粟一石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。是马也,虽有千里之能,食不饱,力不足,才美不外见,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?(食马者通:饲)

      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尽其材,鸣之而不能通其意,执策而临之,曰:“天下无马!”呜呼!其真无马邪?其真不知马也!

      世有伯樂,然後有千裡馬。千裡馬常有,而伯樂不常有。故雖有名馬,祇辱于奴隸人之手,骈死于槽枥之間,不以千裡稱也。(祇辱一作:隻辱)

      馬之千裡者,一食或盡粟一石。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裡而食也。是馬也,雖有千裡之能,食不飽,力不足,才美不外見,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裡也?(食馬者通:飼)

      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盡其材,鳴之而不能通其意,執策而臨之,曰:“天下無馬!”嗚呼!其真無馬邪?其真不知馬也!

    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。唐代。韩愈。   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故虽有名马,祇辱于奴隶人之手,骈死于槽枥之间,不以千里称也。(祇辱一作:只辱)  马之千里者,一食或尽粟一石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。是马也,虽有千里之能,食不饱,力不足,才美不外见,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?(食马者通:饲)  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尽其材,鸣之而不能通其意,执策而临之,曰:“天下无马!”呜呼!其真无马邪?其真不知马也!

    赞()

    上一篇:迢递嵩高下,归来且闭关。

    下一篇:纵收香藏镜,他年重到,人面桃花在否。

    译文及注释

    译文

      世上(先)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经常有,但是伯乐不常有。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,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,(跟普通的马)一同死在槽枥之间,不以千里马著称。

      (日行)千里的马,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。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(日行)千里而(像普通的马一样)来喂养它。这样的马,虽然有(日行)千里的能力,但吃不饱,力气不足,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。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,怎么能够要求它(日行)千里呢?

      不按照(驱使千里马的)正确方法鞭打它,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,听千里马嘶鸣,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,拿着鞭子面对它,说:"天下没有千里马!"唉,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?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!

    注释

    伯乐:孙阳。春秋时人,擅长相(xiàng)马(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)。

    千里马:原指善跑的骏马,可以日行千里。现在常用来比喻人才;特指有才华的人。

    而:表转折。可是,但是。

    故虽有名马: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。故:因此 。 虽:即使。名:名贵的。

  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: 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(或埋没)。祗(zhǐ):只是。奴隶人:古代也指仆役,这里指喂马的人。

    辱: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。

    骈(pián)死于槽(cáo)枥(lì)之间:(和普通的马)一同死在马厩里。骈,两马并驾。骈死:并列而死。于:在。槽枥:喂牲口用的食器,引申为马厩。

    不以千里称也: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。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。以:用。 称:出名。

    马之千里者:之,定语后置的标志。

    一食:吃一顿。食,吃。

    或:有时。

    尽全,这里作动词用,是“吃尽”的意思。

    粟(sù):本指小米,也泛指粮食。

    石(dàn),容量单位,十斗为一石,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。三十斤为钧,四钧为石。

    食马者:食,通“饲”,喂。

    其:指千里马,代词。

    是:这样,指示代词。

    虽:虽然(与前面的虽不一样,这里指虽然)

    能:本领。

    足:足够。

    才 :才能。

    美:美好的素质。

    外见(xiàn):表现在外面。 见:通“现”,表现;显现。

    且:犹,尚且。

    欲:想要。

    等:等同,一样。

    不可得:不能够得到。得:能,表示客观条件允许。

    安:怎么,哪里,疑问代词。

    求:要求。

    策之:驱使它。策:马鞭,引申为鞭打,这里指鞭策,驾驭。之:代词,指千里马。

    以其道:按照(驱使千里马的)正确的方法。以:按照。道:正确的方法。

    食之:食,通“饲”,喂。

    尽其材:竭尽它的才能。这里指喂饱马,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。 材:通“才”,才能。尽(2):竭尽,发挥出。

    鸣:马嘶。

    通其意:通晓它的意思。

    执:拿。

    策:马鞭。

    临:面对。

    呜呼:表示惊叹,相当于“唉”。

    其(1):难道,表反问语气。

    其(2):大概,表推测语气。

    邪:通“耶”,表示疑问的语气词,意为“吗”

    知:懂得,了解,认识。

    参考资料:

    1、陈国林 .高中生必背古诗文 :龙门书局出版社 ,2012年8月 :121-123 .

    创作背景

      《马说》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之间。其时,韩愈初登仕途,很不得志。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,但结果是“待命”40余日,而“志不得通”,“足三及门,而阍人辞焉。”尽管如此,他仍然声明自己“有忧天下之心”,不会遁迹山林。

    韩愈

    韩愈

    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 ...

    韩愈。 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
    赞()
    韩愈的诗文(357篇)
    • 谁氏子
    •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。北湖
    • 叉鱼招张功曹(署)
    • 忆昨行和张十一
    • 归彭城
    • 感春四首

    相关推荐

    • 欲寄彩笺兼尺素。山长水阔知何处。

      晏殊的名句:出自《蝶恋花·槛菊愁烟兰泣露》

    • 风烟俱净,天山共色。

      吴均的名句:出自《与朱元思书》

    • 江雨霏霏江草齐,六朝如梦鸟空啼。

      韦庄的名句:出自《台城》

    • 去来江口守空船,绕船月明江水寒。

      白居易的名句:出自《琵琶行》

    • 今古长如白练飞,一条界破青山色。

      徐凝的名句:出自《庐山瀑布》

    热门推荐

    • 古籍
    • 诗人
    • 诗词名句
    • 字典查字
    • 汉字词典
    • 成语大全
    • 二十四节气
    • 祝福语
    • 英语单词
    • 名字大全
    • 近反义词
    • 词语造句
    • 百家姓
    • 知识问答
    • 猜谜语
    推荐古诗文
    • 震儿设教永平移家就养途中即事有作 清代 :孔继瑛
    • 画松 明代 :童轩
    • 忍野八海咏怀 :熊盛元
    • 奉和乐道 宋代 :韩维
    • 八声甘州·被西风吹不断新愁 宋代 :魏了翁
    • 送张晋台博士宰徐闻 明代 :于慎行
    • 广陵欧阳永叔赠寒林石砚屏 宋代 :梅尧臣
    • 南村杂兴次韵陶九成十首 其八 :董纪
    • 观校猎上淮西相公 唐代 :刘长卿
    • 好事近 :冯永军
    • 梅花百咏 其十三 黄梅 元代 :冯子振
    • 敝裘 清代 :惠周惕

    Copyright © 2010 - 2025 字词句库 | 黔ICP备15016750号-2 | 免责声明

   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友提交及搜索引擎,目的只是为了系统归纳学习和传递资讯

    所有作品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,与本站立场无关,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告知将做删除处理!

    统计代码